教授

郑春荣

时间:2017-09-28浏览:4936设置


【个人简介】

教授、博士,博士研究生导师,bat365在线平台德国问题研究所/欧盟研究所所长、德国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,《德国研究》杂志副主编,《德国发展报告(德国蓝皮书)》主编,中国欧洲学会常务理事;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理事、副秘书长;中国欧洲学会欧盟研究会理事;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;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;上海欧美同学会理事、留德语国家分会理事。


【研究领域】

德国与欧盟研究,重点为德国当代政治与外交、政治文化、社会市场经济、高等教育、中德与中欧关系以及欧盟治理;中德跨文化比较研究;政治语言学、话语分析;


【教育经历】

1990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。1997年1月至7月在德国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客座访问。其后,2001年在bat365在线平台文法学院社会科学系取得法学硕士学位,2006年7月在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系取得哲学博士学位。


【工作经历】

1990年起在bat365在线平台德语系担任德语教师。1994年5月起,在bat365在线平台德国问题研究所/欧盟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。2001年起评聘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(德国问题研究方向)硕士研究生导师。2011年起评聘为外国语言文学(一级学科)德语语言文学(二级学科)博士研究生导师(方向:中德跨文化交际及国别研究)。


【学术成果】

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项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,主持教育部、外交部招标课题2项,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、bat365在线平台攀登人才计划,承担上海市政府委办局专项委托课题2项、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,等。至今,在《欧洲研究》《国外社会科学》《国际观察》《教学与研究》《德国研究》等德国研究与欧盟研究领域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,其中有9篇被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》全文转载,另有3篇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转摘;出版编著、专著3部,主编5部,参与主编3部。


主持课题

  1. 外交部中欧关系研究“指南针计划”2017年度委托研究课题“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新动向及我应对”;

  2. 德国国家治理模式研究: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2016-2017年度指向性课题;

  3. 德国与我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:bat365在线平台2015年度攀登人才计划配套课题;

  4. 关于借鉴德国“双元制”,完善浦东职业教育机制的可行性研究: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研究室委托课题(2013年);

  5. 德国外交政策新动向及我国对策研究: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年度一般项目;

  6. 当前中德关系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研究: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年度一般课题;

  7. 论欧盟治理新模式“开放式协调法”及其民主合法性: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(2008年);

  8. 德国利益团体研究:上海市2007年度浦江人才计划课题;

  9. 德国对中小企业的促进: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(2002年);

  10. 德国养老与医疗保险体制对中国建设社会保障体制的借鉴:bat365在线平台人文社会科学1998年度青年课题。


专著、编著、主编:

1. 编著《德国企业50强(中德对照)》,上海:bat365在线平台出版社,2002年1月;

2. 编著《中小企业——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支柱》,上海: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,2003年8月;

3. 专著»DieRolle der Europäischen Kommission und Sozialpartner imsozialpolitischen Integrationsprozess. Eine neo-institutionalistischeAnalyse des sozialenDialogs(<欧盟委员会与社会伙伴在社会政策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:社会对话的新制度主义解析>),德国NOMOS出版社,2007年2月;

4. 李乐曾、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2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5月;

5. 王义桅主编、杨烨、郑春荣、宋黎磊副主编: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,北京:世界知识出版社,2012年4月;

6. 郑春荣、李乐曾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3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5月;

7. 郑春荣、伍慧萍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4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年5月;

8. 郑春荣、伍慧萍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5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年5月;

9. 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6):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的德国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年5月;

10. 裴钢、江波、辜学武、郑春荣主编:德国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源泉(汉德对照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年10月;

11.  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7):大选背景下的德国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年6月;


译著

1.(德)科尔著:忧心欧洲,郑春荣、胡莹译,上海:bat365在线平台出版社,2015年10月;

2.(德)考夫霍尔德著:《欧洲的价值》,郑春荣译,上海:bat365在线平台出版社,2015年10月。


学术论文

1.“欧洲右翼民粹政党的发展条件分析——以奥地利自由党为例”(第1作者),载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》2017年第2期,第129-138页;

2.“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德国与G20”,载《bat365在线平台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7年4月,第45-51页;

3.“德国对中国企业‘走出去’的看法及我国应对之策”(第1作者),载《对外传播》2017年第5期,第50-52页;

4.“右翼民粹主义影响下的欧洲一体化会走向何方?”,载《当代世界》2017年第6期,第31-34页;

5.“德国安全政策新动向分析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7年第1期,第126-143页;

6.“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”,载《国际展望》2007年第1期,第34-51页;转摘: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7年第5期,第8-9页;

7.“‘一带一路’视域下的中德关系:潜力与挑战”,载《bat365在线平台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6年12月,第39-46页;

8.“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难民融入的挑战及应对”,载《国外社会科学》2016年第6期,第75-83页;

9.“以皮书为载体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若干思考”,载谢曙光主编:《皮书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年,第77-84页;

10.“德国应对英国脱欧公投及其影响的立场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6年第4期,第26-35页;

11.“欧盟的未来发展前景预判”,载《人民论坛》2016年7月,第26-27页;

12. “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德国在欧盟中的领导角色”,载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6):欧洲难民危机背景下的德国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6年5月,第1-13页;

13. “创业型大学的典范: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经验”,载《江西教育》2016年4月,第44-45页;

14.“如何在对德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”,载《对外传播》2016年4月,第37-39页;

15.“德国右翼民粹政党的能量有多大”,载《世界知识》2016年4月,第35-37页;

16.“德国的以色列政策:基于道德义务和现实政治”(第1作者)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6年第1期,第4-15页;

17.“德国重新测量世界的三重挑战”,载郑春荣、伍慧萍主编:《德国发展报告(2015)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年,第1-10页;

18.“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变趋势分析”(第1作者),载刘立群主编: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欧盟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5年,第257-269页;

19.“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角色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5年第1期,第1-14页;

20.“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”(第1作者),载《学术前沿》,2015年6月上,第40-48页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《管理科学》2015年第9期;

21.“伊核问题上,不容忽视的德国角色”,载《世界知识》2015年9月,第50-51页;

22.“德国在欧洲难民危机中的表现、原因及其影响”(第1作者),载《bat365在线平台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5年12月,第30-39页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国际政治》2016年第5期;

23.“德国工程学博士培养模式的延续与调整”(第1作者),载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》2014年第12期,第62-67页;

24.“从乌克兰危机看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”(第1作者),载《bat365在线平台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4年第6期,第36-46页;

25.“ModernesRegieren in China. Wieerfolgt Interessenvermittlung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?”(第2作者),in Hubert Heinelt (ed.), Modernes Regieren in China, NOMOS,2014,S.13-40;

26.“德国社会自治的经验与启示——以技术标准化为例”,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: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第48卷。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文集(2014年度)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4年;注: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(2014)优秀论文奖;

27.“德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4年第2期,第1-14页;转摘: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4年第8期;

28.“中欧光伏争端中的欧盟与德国——基于三层博弈理论的分析”(第1作者)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4年第1期,第18-29页;

29.“精英倡议计划对德国高等教育差异化的影响分析”(第1作者),载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14年第2期,第68-77页;

30.“大选后的德国何去何从?”,载郑春荣、伍慧萍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4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年5月,第1-7页;

31.“德国如何抓住改革的‘时机之窗’——‘2010议程’的理念、影响与反思”,载《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》2013年11月下期,第6-12页;

32.“介于利益与价值之间——德国应对欧债危机举措的动因探析”(第1作者),载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》2013年第6期,第42-51页;

33.“德国大学精英倡议计划之未来构想分析——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”(第1作者),载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13年第11期,第97-106页;

34.“从德国视角看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前景”(会议论文集),第三届两岸欧洲联盟研究论坛2013,中国台湾,2013年10月14-18日;

35.“德国欧洲政策的新变化及其影响”,载周弘主编、宋晓敏、沈雁南副主编:认识变化中的欧洲(中国社科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集刊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,第180-200页;

36.“德国的再城市化”(第1作者),载《城市问题》2013年第9期,第82-88页;

37.“利比亚危机以来德国安全政策的新动向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3年第2期,第4-14页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国际政治》2013年第10期;

38.“德国发展中的矛盾性”,载郑春荣、李乐曾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3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5月,第1-7页;

39.“德国黑黄联合政府的社会政策改革述评”,郑春荣、李乐曾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3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年5月,第148-162页;

40.“德国经济治理中的稳定文化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3年第1期,第127-140页;论点摘要: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7期;收录:周弘、彼得•荣根、朱民主编: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(修订增补版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4年,附录二;

41.“从欧债危机看德国欧洲政策的新变化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2年第5期,第1-16页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国际政治》2013年第4期;转摘: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3期;收录:徐明棋主编:欧债危机与欧洲的走向,北京:时事出版社,2013年12月,第178-201页;

42.“德国联合国‘争常’与欧洲一体化”,载《国际论坛》2012年第6期,第1-6页;论点摘要: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3年第4期;

43.“中欧关系的人文基础----以bat365在线平台对德合作为例”,载王义桅主编: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,北京:世界知识出版社,2012年4月;

44.“中国《劳动合同法》颁布后的劳动关系”(德语),载BjoernEgner/Michael Haus/Georgios Terizakis (Hrsg.), Regieren. Festschriftfuer Hubert Heinelt, Wiesbaden: Springer VS, 2012, S. 549-564;

45.“德国‘争常’的过程、障碍与前景》,载顾俊礼主编、杨解朴副主编:中德建交40周年:回顾与展望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,第193-207页;

46.“德国政治发展述评”,载李乐曾、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2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5月,第40-52页;

47.“德国社会发展述评”,载李乐曾、郑春荣主编:德国发展报告(2012)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5月,第160-171页;

48.“土耳其入盟:基民盟/基社盟与自民党的不同立场”,载刘立群主编: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1年,第88-97页;

49.“德国住房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”(第2作者),载《中外企业家》2011年第201期,第292-294页;

50.“‘德国模式’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及其所面临的挑战”,载《国际论坛》2011年第6期,第54-59页;

51.“论公民社会组织在欧盟问责中的角色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1年第3期,第33-38页;

52.“从里斯本战略到欧洲2020战略:基于治理演进视角的分析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11年第3期;转摘: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1年第12期;

53.“德国志愿服务:特点、趋势与促进措施”,载《中国青年研究》2010年第10期;

54.“论欧盟社会政策的困境与出路”,载《社会主义研究》2010年第3期;

55.“德国新政府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立场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10年第2期;

56.“规范分析视角下的社会自治——以德国技术标准化为例”,载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》2009年第4期;

57.“从‘第三条道路’理论看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转向——基于对哈茨改革的分析”(第2作者)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9年第4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》2010年第3期;

58.“参与民主在欧盟的兴起与理论反思”,载《教学与研究》2009年第6期;

59.“德国利益集团行为的公共利益导向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9年第2期;

60.“欧盟委员会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反思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09年第1期;

61.“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8年第4期;

62.“欧盟多层级治理体系中的德国利益集团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8年第2期;

63.“欧洲社会对话的新制度主义解析”,载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2008年第3期;

64.“里斯本条约解析”,载《国际论坛》2008年第3期;收录:刘立群、连玉如主编:《德国-欧盟-世界》,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8年,第188-202页;

65.“规范分析视角下的欧盟新型治理模式:‘社会对话’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08年第2期;

66.“论〈欧盟宪法条约〉与欧盟社会政策困境”,载伍贻康主编:欧洲一体化的走向和中欧关系,北京:时事出版社,2008年2月;

67.“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与欧盟制宪危机:敢问路在何方?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7年第1期;

68.“新制度主义与欧盟研究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6年第4期;

69.“论德国对经济界协会与商会的监督”,载《洪范评论》,北京: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06年3月;

70.“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卫生政策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4年第3期;

71.“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3年第3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宪法、行政法学》2004年第1期;

72.“红绿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成效:回顾与展望”,载刘立群、孙恪勤主编:《新世纪的德国与中国——纪念中德建交三十周年》,北京:时事出版社,2003年6月;

73.“欧洲社会联盟实现模式之探讨”,载《欧洲研究》2003年第2期;收录:吴志成、薛晓源主编:欧洲研究前沿报告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年,第123-134页;

74.“欧洲社会一体化进程述评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3年第2期;

75.“德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分析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2年第4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社会保障制度》2003年第4期;

76.“德国商会的自治地位及其启示”,载《上海改革》2002年第4期;

77. “从社会因素看欧盟东扩”,载李乐曾主编:《新世纪的德国--政治、经济与外交》,上海:bat365在线平台出版社,2002年4月;

78.“德国‘手工业’漫谈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2年第1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工业经济》2002年第5期;

79.“德国商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”(第2作者),载《职教通讯》2001年第6期;

80.“德国职教团队的培养与继续教育模式分析”,载《职业技术教育》2001年第7期;

81.“德国商会与协会制度的若干经验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1年第1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商贸经济》2001年第5期;

82.“德国商会与协会辨析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0年第4期;

83.“德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障体制分析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2000年第1期;

84.“红绿政府的反失业政策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9年第3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》1999年第12期;

85.“多视角看欧盟东扩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9年第2期;

86.“从德国职业进修公司谈德国的继续教育”,载《教育与职业》1999年第5期;

87.“欧盟就业状况与经货联盟”(第1作者),载《国际观察》1998年第3期;

88.“德国养老保险体制现状、改革方案及其筹资模式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8年第2期;全文转载: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社会保障制度》1998年第8期;

89.“德国各大政党对欧洲的态度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8年第1期;

90.“德国社会保障体制何去何从?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7年第4期;

91.“雨过天晴之后----德国总统罗曼·赫尔佐克访华述评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7年第1期;

92.“严谨治学讲学实效----记bat365在线平台德国研究所主办的德语业余培训班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6年第3期;

93.“大选后德国政党格局浅析”,载《国际观察》1995年第2期;

94.“一位德国著名制片人眼中的中国电影业----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曼·杜尼约克先生访谈录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5年第4期;

95.“自民党为生存而斗争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5年第1期;

96.“德语教学的辅助形式---bat365在线平台外语教学电台德语广播”,载《德国研究》1994年第4期。


媒体署名文章(近年)

1.“默克尔的疏美挺欧言论背后有多少潜台词?”,《解放日报》上观新闻,2017年6月6日;

2.“中德两国携手推进新型全球化正当时”,央视网评论频道,2017年5月27日;

3.“不求同步,但求同向”,《人民日报》2017年5月2日;

4.“德国扩军何以牵动各方神经”,《新民晚报》2017年3月13日;

5.“‘舒尔茨效应’频现,默克尔是否实现四连任成疑问”,澎湃新闻,2017年2月20日;

6.“德国经济部叫停收购爱思强,这是德方所希望的ʻ互惠ʼ吗?”,载“澎湃新闻”,2016年10月29日;

7. ChunrongZheng, Germany and the G20, University of Toronto, http://www.g20.utoronto.ca/biblio/zheng-sisu-2016.html;

8.“当默克尔的情怀遇见现实”,载《环球网》,2016年9月20日;

9.“中德协力推进落实‘杭州共识’,G20成为‘行动队’有保障”,载“澎湃新闻”,2016年9月6日;

10.“下届G20东道主德国,此番与中方合作能否更深”,载《东方早报》2016年9月1日;

11.“德国发展报告2016:难民危机影响德国”,载《解放日报·上海观察》2016年6月17日;

12.“难民危机考验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力”,载《文汇报》2016年5月13日;

13.“默克尔第8次访华的三大亮点”,载“海外网”,2015年11月2日;

14.“默克尔访华对接中德工业合作4.0”,载“海外网”,2015年10月29日;

15.“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经验”,载《文汇报》,2015年8月7日;

16.“德国外交转型⑦|德国组建一支ʻ欧洲军队ʼ的可能性有多大”,载“澎湃新闻”,2015年6月11日;

17.“不能淹没在工业4.0概念的炒作中”,载《解放日报》,2014年11月14日;

18.“欧洲未来充满各种风险和可能”,载《文汇报》,2014年9月1日;

19.“ʻ德国模式ʼ再思考”,载《文汇报》,2014年7月28日;

20.“重拾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”,载《人民日报》,2014年8月6日;

21.“反省,永无终点”,载《人民日报》,2014年8月6日;

22.“Ukraine:Deutschlands Balanceakt steht vor immer größerenHerausforderungen”,《人民网》(德语),2014年8月19日;

23.“欧债危机使德国进退维谷”,《经济参考报》,2013年3月21日;

24.“中德关系有望延续迄今良好发展态势”,《文汇报》,2013年12月29日;

25.“2013年德国大选考察印象记”,DAADNewsletter,Nr.5, 2013。

  

【讲授课程】

本科生:《德国概况》;

研究生:

科学硕士:《德国政治》《德国经济与社会》《德国研究前沿》《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》;MTI德汉笔译硕士:《当代德国政治与外交》;

辅修专业:《德国能源、环境与气候专题》;

博士:《德国研究的理论与前沿》《德国国情与文化专题》。

 

【荣誉奖项】

上海市2007年度浦江人才计划;

bat365在线平台2015年攀登人才计划;

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(2014)优秀论文奖。


【联系方式】

办公地址:中德大楼907室

办公时间:周一9:00-12:00


返回原图
/